登入

浸宣源起
吳津銘/林頭浸宣教會牧師 (宣道之聲編輯) /1999
 


  當16世紀後半葉與17世紀初,英國國教腐化,於是許多信徒呼籲要遵守聖經真理,注重屬靈重生得救的經驗,這些人被稱為「清教徒」。 而這些基督徒又因信守聖經教導,堅持只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才能受浸,所以為已行點水禮的信徒重新行「浸水禮」,是以被稱為「重浸派」。 

  1608年以約翰‧斯密茲為首的分離主義者離開英國移到荷蘭,隔年在阿姆斯特丹建立浸信教會。美國浸會是隨著清教徒移民所建立的,但是直到1814年5月在費城召開「美國浸會大議會」後,才有全國性組織,並每三年開會一次。後來因為聖經譯本和奴隸使用的爭論,而於1845年5月自美國浸會分裂出美南浸會。 

  到了20世紀中期,在美北的一些浸信會出現自由神學的危機,導致完全接受聖經真實無謬論的許多基督徒的憂慮,於是在1943年12月15日在芝加哥成立了「保守浸信會海外宣教總會」(簡稱CBFMS),並開始對外差派宣教師。 

  1947年「保守浸信會聯合會」(CBA of A)正式成立,至今擁有1200 多間教會。聯會主要從事教會協調、領袖訓練、婦女事工以及退休會的設計。1950年他們又組織「保守浸信會國內差會」(簡稱 CBHMS),主要的事奉地點是美國本土、加拿大和中美洲。這個國內差會也針對居住在美國的有色民族從事群體佈道的事工,如今加州也有華人浸宣教會。 

  保守浸信會特別注重教育事工,目前在美國的西部神學院設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,丹佛神學院設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。 

  雖然 CBFMS在1994年改名為CBI,辦公室1999年遷到丹佛市,而美國對海外宣教重點也轉為「10-40度之窗」,但普世浸宣「高舉基督、立足聖經、放眼天下」的異象,並不因名稱和徽記的改換而改變。 

在台開拓 


  1946年CBFMS 曾派郭雅閣牧師在中國西康、蘇玉真教士在四川從事宣教事工,後因1949年大陸赤化,宣教師退回美國。 

  1952年CBFMS有鑑於對華人靈魂的關懷,再度派八位宣教師自美來台,首先就想以「台灣的中心」為據點,攻克台灣心臟,再將福音擴散。但在資訊認知中未從經濟或政治著眼,卻到台灣的「地理」中心─埔里。 

  柯饒富牧師夫婦一開始即關心山地福音,發揮克苦精神,以太魯閣語翻譯聖經,而吳富蘭、吳綺笛二位姊妹在埔里學習台語,畢師丹牧師夫婦和梅路得、李文俊兩位教士,經林耀輝等中國同工協助,於1953 年1月在南投建立了浸宣在台第一間教會。接著在中部鄉鎮開拓,直到1971年才轉向台北、台中和高雄三個都會宣教。 

  目前浸信宣道會在台灣有32間教會:北部五間(大安、福和大使命、三重、西湖、新莊)、中部七間(台中、重慶、松竹、黎明、員林、南投、竹山)、中南部九間(西螺、斗六、林頭、梅林、斗南、虎尾、麥寮、北港、民雄光明),南部九間(台南永華、三民、武昌、圓山、南京、高榮、覺民、屏東、車城﹞。全台登錄會友為2300人。 

  另外聯會和差會聯合共組董事會管理三個機構,包括埔里營地、浸宣出版社及浸宣神學院。埔里營地在埔里鎮中正路71號,佔地7618坪,從1971年購買後即不斷加強建設,除了擁有漂亮的草坪,還有年輕人喜愛的籃球場和山訓場。目前除提供教會及機構使用外,並已成為許多教會外機構訓練員工的最佳選擇場地,營地主任吳冠儒也常被應邀為講員。 

  浸宣的文字工作是1960年由王正中牧師以函授課程開始,從斗六、三重、台北,目前出版社設在台中梅亭街250號。浸宣出版社多年來出版的聖經原文工具書幫助華人教會甚多,今年底預計要完成聖經和合本修訂,相信這是出版界的大事。而浸宣書房由於藏書豐富、服務良好,已為大台中地區選購屬靈書籍的最佳書房。 

  浸宣神學院於1957年9月在斗六創設,1960年2月移到西螺,早期院務由宣教師畢師丹、柯饒富及明雅各牧師帶領,直到1982年8月明牧師離職,此後院長才由華籍同工擔任。沈介仁老師於1982年9月代理院長,翌年9月真除,目前院長蔡應時牧師係1995年6月由美返國接任。最近浸宣神學院還將興建綜合大樓,以提高教學品質,並使學生有更好的住宿空間。多年來學院畢業學生散居各地忠心服事,廣受好評。 

中華基督教浸信宣道會聯合會 

  聯合會的組織始於1955年,開始由差會宣教師出面舉辦第一屆教會聯誼會,純為聯誼和舉辦各種靈修會。直到1959年6月這些「保守浸信會」建立的教會才逐漸統一以「浸信宣道會」為名,並訂定「台灣浸信宣道會聯合會章程」,以「本在主耶穌基督裡合一的精神,加強各教會在主裡的團契互助,促進教會基督福音事工」為宗旨。 

 1960年3月6日在西螺浸宣神學院舉行第一屆年會,推選高約翰牧師為會長,以後的年會陸續有林耀輝、王正中、黃國勢牧師被選為會長,1971年聯會定名為「中華基督教浸信宣道會聯合會」,1972年聯會在嘉義縣協同中學舉辦在台宣教20週年慶。 

  在組織上,無論是教育、傳道和總務等工作,原本均由聯會和差會共同組委員會來推動,但在蔡應時牧師擔任會長時(1977-1980年),因聯會和差會在服事目標上略有差異,所以後來修正為差會注重開拓,而聯會注重教會的方向,而三機構間則透過共組委員會或董事會成員管理。 

  1981年在員林教會舉行浸宣在台宣教30週年紀念大會,特以表彰資深的中西同工,也選出賴瑞仁牧師擔任會長(1981-1982年) ,至此聯會和差會合作稍有增加。1983-1990年陳炳銘牧師任會長期間,聯會為提昇各教會向心力,陸續舉辦了旅韓觀摩、野外禮拜 (東海、阿里山、曾文水庫)、敬拜讚美等聯合聚會。對外則於1984年成立了「設立新教會委員會」,與差會繼續在台灣地區開拓新教會。1987年起又投入2000福音運動,開始積極與各教派及團體的合作。 

  1991年聯會會長由黃明吉牧師當選,不久由劉進耀牧師遞補、接任至1994年。劉牧師任內積極推動教會宗教教育,開創與大韓民國耶穌教長老會宣教合作事宜。1992年2月8日23-25日在南投三育基督書院舉行浸宣40週年慶。 

  1995-1998年會長由吳津銘牧師擔任,任內以「愛、服務、學習」推動聯會事工。1995年3月成立差傳委員會,邀請在台宣教師共同關心海外宣教。1996年在緬甸仰光雪比達建立緬甸人教會,目前已完成建堂,並有60人聚會。同年並差派章桂蘭宣教師去澳門從事大陸勞工福音事工。1997年參加基督教聯合的「差傳促進會」和「基督教救助協會」的成立。 

  聯會出版的刊物有「宣道之聲雜誌」,每月報導聯會動態和教會消息。而財團法人董事會目前的董事長是陳炳銘牧師。 

  1999-2000年會長是吳洪源牧師。未來聯會將繼續<1>透過2000年福音運動與其他教派團體作策略聯盟;<2>加強國內外宣教資源整合;<3>加強全職傳道人儲備;<4>加強眾教會合作並互相支援;<5>鼓勵教會參與社區營造拓展宣教觸角。